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南方和北方的饮食差异,会对头发造成不同的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南方和北方,究竟哪种饮食习惯对头发好。是吃鱼还是吃红肉?是吃米还是吃面?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还能从父母辈甚至爷爷辈的籍贯,明白自己的发质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以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该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头发做出更好的改善。这篇文章,千万别!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道理?

在过去,因为交通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原因,通常一个人生在哪里,就会在哪里过一辈子。甚至祖祖辈辈都在同一个地方生息繁衍。因为长期处于同样的地理环境,因为当地的水质、饮食习惯以及小范围的基因交流等因素,会导致同一片地方的人产生明显的同质化。也就是单一的个体特征就能代表一大部分的特征。在那种时代的语境下,以偏概全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2/ 南北饮食差异有什么显著差异?

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通常大家的印象里就是北方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人以大米为主。同时因为河流湖泊分布的关系,北方人吃肉更多,南方人吃鱼更多。北方饮食的谱系主要是围绕“吃饱”展开的,而南方饮食谱系则是围绕“吃好”展开的。这是两种不同层次,也是两种不同境界。(这个结论欢迎讨论)

比如之前我在汕头吃牛肉火锅,打车司机是一个在当地生活了十几年的北方人。因为路堵,他一路上跟我们讲潮汕牛肉火锅是一种诈骗,说肉切得太薄很难吃饱,不如去另一家羊肉火锅店,吃得爽快又满足。其实两种吃法我都很喜欢,但毕竟是在汕头,还是想吃更有本地特点的美食,于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但除此之外,南方人水产品确实是多于北方的,这就延伸出下一个问题。

3/ 吃肉或吃鱼对头发有什么区别?

牛肉,羊肉,猪肉,鹿肉,鸵鸟肉等,基本上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其颜色来自肉中的肌红蛋白。鱼肉,鸡鸭鹅等禽类及部分海产品则被称为白肉。

总体来说红肉比白肉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相对减少,白肉的蛋白质组成与人体更为接近,因此白肉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而红肉比白肉的矿物质,尤其是铁的含量高,同时是锌、硒的良好来源,并且红肉还提供重要的维生素B12、B6、烟酸等。因此可以说各有千秋。

但是,摄入过量动物性脂肪会促使血液中的睾酮浓度变高,会减少血液中的性结合球蛋白的浓度,导致更高浓度的�G固酮有更多的机会转化成DHT,进而侵袭毛囊。日本科学家也曾做过研究,摄取过量的动物性脂肪,会导致过量的DHT,进而刺激皮脂腺分泌,所以通常秃头男性的皮脂腺会比没有秃头男性的皮脂腺来的大。相对的,低脂或是摄取蔬果为主的饮食习惯会让血液中的睾酮浓度变低,所以饮食习惯是有可能影响掉发与秃头的。

对于有脱发问题的发友而言,更适合定期吃点白肉来摄取营养,切勿长期单一摄入红肉。

4/ 吃米和吃面对头发有什么区别?

米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B1、B2,蛋白质、较少的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其中,碳水化合物就是糖。

面食中营养成份和米饭几乎相同,只是各项都要略多点,碳水化合物含量差不多。面包饼干这类食品含糖量更多些。

馒头的热量233卡/100克,米饭的热量177卡/100克。

这样看来,无论是以米或是面作为主食,都是没有问题的。

5/ 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就有可能会掉头发

很多发友都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我是南(北)方人来到北(南)方就开始掉发”,这个现象并不代表哪个地方的环境会导致人掉发,而是人体不适应会导致暂时出现一些的不良反应,尤其很多去国外留学的学生,这点可能更为明显。通常来讲不必过分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的自我协调能力会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在印象中,北方人的头发偏强韧,而南方人头发更柔顺。但要说哪里的人更容易脱发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一个地区的人脱发情况特别普遍,通常都是因为当地的水质以及营养成分单一引起的,再加上缺乏人口流通普遍带有脱发的基因。在现代化的今天,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少了。

通过比较南北饮食差异,不难看出,对头发好的方式就是注重营养均衡,红肉虽更多的动物性脂肪,但也是重要的微量元素来源。总之,红、白肉搭配,在控制脂肪、摄取优质蛋白的同时又补铁补锌补维生素,才是对头发有利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