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脱发经济”的乱象,需要多些官方“补植”。过去,人们并不认为脱发是一种病,也无所谓脱发带来的后果。但如今,更多人开始重视脱发,却苦于没有正规渠道。
据《工人日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脱发经济”随着“脱发大军”的增多愈发火爆,但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秃”如其来,防不胜防。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超过2.5亿,平均不到6人中就有1人有脱发情况。天猫“双十一”报告,买防脱发洗发水的90后猛增,一些年轻人也有这个烦恼。专家表示,脱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健康状态等等,都可能导致脱发。
这也产生了以护发、假发、生发植发为代表的“脱发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范围内植发相关企业(在业、存续状态)共计811家。某电商平台上以“假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有37万多个商品。
在“脱发经济”背后,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在洗护方面,一些防脱洗发水、生发液等产品夸大宣传,价高质差,消费者反映用后没效果。在假发行业,部分假发制品企业,过度依赖国外品牌,行业之间恶性竞争,争夺原材料、互打价格战。在植发行业,从业人员水准参差不齐,专业植发人员严重不足,更有一些植发机构,包装各种微针、3D植发等植发概念,让消费者云里雾里。
这些乱象,既是“秃”然爆发的无序,也是“秃”急乱投医的无奈。一方面,消费者对秃发存在认知“盲区”,对秃发是什么,为什么为秃发,以及该如何科学治疗都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面对如何改善(治疗)秃发,一些人也不愿意“慢慢来”,而更多地希望“赶快好”。
另一方面,一些“脱发经济”,打着洗护用品、微整形的擦边球,即便被查处、被取缔,仍然能够换个招牌继续招摇过市。相对于高额利润,处罚金额不大,也让一些企业有恃无恐。
治理“脱发经济”的乱象,需要多些官方“补植”。过去,人们并不认为脱发是一种病,也无所谓脱发带来的后果。但如今,更多人开始重视脱发,却苦于没有正规渠道。因此,需要从官方层面,普及脱发知识,宣传护发、养发理念,扫除更多人对脱发的认识盲区,这也是解决“秃”急乱投医的关键。
同时,脱发行业也得“自我净化”。形成行业规范,树立行业标准,在提升技术、水平上抓创新、提质量,以行业龙头带动产业兴旺,方能让“脱发经济”行稳致远。而要让那些“伪科学”的防脱发产品没有市场,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高压态势,从源头遏制行业乱象。
当然,不妨将“脱发”纳入健康中国建设范畴。在公立医院开设更多脱发治疗相关科室,主动到企事业单位普及脱发、护发、植发相关知识,让更多人正视脱发现象,更淡定从容地面对脱发问题。有正规渠道可以咨询,有专业机构可以治疗,方能让“脱发族”们不至于“望发兴叹”。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