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关注新闻热点的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被前几天亮相在进博会的植发机器人刷屏。

脱发,被不少人视为“心头痛”。这款植发手术辅助机器人首次在进博会上亮相,对脱发人士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了。

但其实植发机器人不是一个新事物,它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

1

植发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的时候,植发机器人的概念就火过一阵。

但当时的世界毛发移植大会通过检验机器人提取毛囊时发现,成功率仅仅为70%,比人工操作还要低,且有一小半毛囊还出现折损。

经过多年的发展,植发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也已获得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批准许可,并投入临床应用。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植发机器人由美国引进中国,随后各大植发机构也开始引进设备。

机器人植发的优势在于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脱发者个人的头发参数设置系统。可以自动筛除低活性的毛囊,识别和选择好的毛囊进行提取,同时精准判断每一个毛囊的深度、角度、粗细、方向等,提取到高质量毛囊。

但是就有不少植发专家认为,植发机器人正在成为毛发移植的新方向。

2

进博会上的植发机器人

究竟厉害在哪里?

以往的植发手术都是人为的用人手夹取毛囊,取发之后要保持毛囊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植入的头发移植之后能够成活。但由于植发医生的水平不一,取发毛囊的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证,会影响到最终术后的效果。

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名为ARTAS的植发机器人拥有高清立体影像系统,可快速精准定位,精确度可达50微米。在它进行取发之前,会先用AI先拍一个片子,对取发区域做出分析,确定取发的密度。

在取发时,它的取发系统能在单次手术中精确提取数千单位的毛囊,精准瞄准毛囊角度,降低人为失误的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取发区域的损伤和出血量,不影响美观。

因此经由ARTAS植发机器人取出的毛囊,移植后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

3

植发机器人会取代植发医生吗?

看了植发机器人的新闻之后,不少网友表示已经心动,表示再也不用担心脱发了,甚至还好奇起了机器人植发的价格。

我们之前也说过,国内植发市场中植发医生的数量正处于紧缺的状态,那么植发机器人的出现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其实现在谈植发机器人取代植发医生还为时尚早。

暂且不谈新的医疗器械普及之路有多漫长,需要耗费多大的财力物力,机器人植发的价格也不会比人工低。

细心观察的朋友也发现了,ARTAS的全名是植发手术辅助机器人,重点就在于“辅助”二字。

植发机器人可以帮助自动提取毛囊和打孔,而且准确率和完整性都很高。

但是植入毛囊仍需要植发医生人工种植,也就是说植发机器人只是取代人工去做一些重复性的操作而已。

同时,提取毛囊之后,分离毛囊和培养毛囊以及移植之前的治疗方案设计与麻醉,都是需要植发医生来完成的。

总结来说,植发机器人只是植发医生的辅助工具,取代专业医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植发毛囊的成活率会因为植发机器人的应用变得更高,这些技术革新的确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