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这件小事,困扰着很多人,不像成龙大哥在广告中,“Duang”地一下就能回来,基本上属于“绝症”。

脱发的外在原因很多,比如作息不规律,焦虑,压力大等,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荷尔蒙DHT(双氢睾酮)的分泌超过正常值,这使得头发毛囊逐渐萎缩,生长能力降低,因此解决脱发的关键点主要在于头发毛囊。不管是内服的药还是外用的药,都多少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较为理想的做法是植发。

不过在这个领域,不仅有人类医生,还有机器人。

2008年,在“世界头发移植手术年会”上,美国一家叫做Restoration Robotics的机器人公司首次推出了全世界的ARTAS 机器人头发移植系统(The ARTAS Robotic System )。

2011年ARTAS 机器人通过了美国FDA的多项严苛审核。

2012年起,ARTAS 机器人被正式推向市场,目前已经远销37个国家。

2017年3月25日,Restoration Robotics宣布ARTAS 机器人正式获准登陆中国。

Restoration Robotics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创办于2002年,目前拥有雇员超过100人,去年底刚完成新一轮融资。“ARTAS是目前第一且唯一的植发机器人”,Restoration Robotics 集团以这作为标语,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Fred Moll ,也曾参与创立直观公司,后者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闻名。

Restoration Robotics公司官网

植发分为两种,一种为“毛囊单位线性头皮移植术”(FUT),即把患者后脑头皮切一块下来,提取其中的毛囊,再一根一根种植到脱发区域。

另外一种名为“毛囊单位撷取术”(FUE),就是医生用手工直接在患者后脑一根根地采集毛囊,再一根一根种植到脱发的头顶。

这两者重复的动作都很多,AI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ARTAS植发机器人采用的是后者,由于每个人的皮肤厚度、毛囊密度、头发生长方向都不同,操作很难统一化,因此植发机器人暂时只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且植发效果还不够自然。

图片来自官网

相比于人,ARTA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空间定位能力强、计算能力强大快速、3D高清数字化医疗影像,克服了手术中精确度差、手术时间过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

ARTAS精简人力

ARTAS植发机器人采集毛囊不再需要多至10人的庞大植发团队,只需要1名由训练有素的医生和能监控机器人操作情况的人员即可。

ARTAS毛囊采集成功率高

ARTAS植发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首先会自动筛除低活性的毛囊,识别和选择最好的毛囊收集,同时精准判断每一个毛囊的深度、角度、粗细、方向等,无论提取多少毛囊, 这款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消除人体疲劳和潜在的误差,可以保证提供均匀、精准、稳定、高质量的毛囊采集,成功率可达到90%,比人工毛囊采集的成功率大幅提高。

机器人精准高速操作,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植入2000根头发从传统方式的8个小时可缩短到4个小时。植发患者大大减少了植发漫长过程的时间煎熬,甚至在手术过程可以喝咖啡读书看报。

ARTAS受创极小,恢复快

这种技术不需要缝合,也几乎看不到修复的地方,几乎无痛苦,术后也没有针或线性相关疤痕。植发者术后快速恢复,短时间内可投入工作、运动。

但ARTAS收费不菲

ARTAS植发机器人在高质量的提取毛囊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价格也非常优秀,一台Artas机器人的费用高达800万元人民币。但其植发还得由人来操作,且较之于人工植发,使它的收费方式很资本主义——按次收费,只要操作医生打一个孔,厂家便会根据其记录收取1美元的费用。因此它很贵,平均费用达8-12万元,大约是普通植发手术的一倍,是的,普通植发手术也很贵。

ARTAS中国代理权

ARTAS植发机器人由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2861)正式引入中国。

2017年3月25日,由三德健康产业控股集团、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storation Robotics公司联合主办的ARTAS植发机器人登录中国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我国首家购进ARTAS植发机器人的是成都大华医疗美容医院和新生植发连锁机构。自2017年以来,新生集团已经在多家中心布局ARTAS植发机器人。

靠植发赢回发际线的未来

高昂的手术费用务必会阻碍很多脱发患者拥抱人工智能,由于我国尚未出现植发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成果,且植发机器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在短时间内植发机器人的费用依然会居高不下。想要完全解决脱发问题前路还有很长。但好歹已经在路上,未来也值得期待。希望在第一批90后“绝顶”之前,植发能成为一项人人都能消耗得起的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