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在国内发展20多年,早期没什么人关注,由于需求旺盛以及植发技术改进,现在市场很火热。”近日,在第五届中国毛发移植大会及全国毛发学术会议期间,大麦微针植发全球连锁医院创始人李兴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1997年中国首家植发医疗品牌瑞丽诗创立,标志着植发行业开始在国内扎根生长,经过近24年发展,植发行业已经从初创期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渐迈入成熟期。
根据艾媒咨询等数据,近几年中国植发行业的用户保持60%-80%的增长幅度,2018年我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为162.7亿元,到2025年将超过400亿,未来中国的毛发市场会越来越大。另外据市场调研公司MarketResearch Future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3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6亿人民币。
植发行业具体分为头发种植、发际线调整、眉毛种植、睫毛种植、美人尖种植、胡须种植、鬓角种植等,其中以头发种植为主,即以后枕部长寿毛囊为发源,将其移植到头发稀少或没有头发的部位,促使其在新部位继续生长,偶尔被调侃为“拆东墙补西墙”。
植发主要技术包括FUT和FUE,FUT被称为“剥离方法”,即从后枕部头皮或其他毛发丰富的区域采集条带或毛囊组,将其放入受脱发影响的头皮切口中,对医生要求较高,会留下线状瘢痕;FUE被称为“无痕取发”,是医生使用高倍显微镜和专业植发器材提取患者后枕部健康毛囊,经人工培育后种植到患者植发区,创伤小、风险低,但价格也更高。
目前植发手术按毛囊数量收费,单个毛囊10-20元不等,一般头发种植一场手术费用从3万元至6万元不等。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医美整容机构植发科以及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室,其中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主要包括大麦微针、雍禾植发、新生植发、碧莲盛等。
植发市场快速发展的两大因素
植发市场快速发展背后,或许有公立医院退出和市场需求扩大两方面因素。
近日,大麦微针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冷萍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多数公立医院以治疗脱发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也受制于公立医院手术资源限制,很少进行植发手术。
“虽然植发并非一劳永逸,且一些部位还要长期养护,但是相对来说植发更有效果,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到连锁或私立医疗机构进行手术,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冷萍说道。
动脉网数据显示,在植发市场中,公立医院植发科室只占10%市场份额,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以及医美机构植发科室占据90%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植发在我国需求十分广泛,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超过2.5亿人,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呈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人群占比达57.4%。
其中北、上、广、深脱发人群居多,面对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其脱发问题提前出现,植发需求日益剧增。根据《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全国植发人群中,7.5人中就有一名深圳人,深圳植发相关企业数量以15%的占比高居城市排名第一。
“需求太旺盛了,因为脱发跟焦虑、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等相关,还有就是健康理念提高后,脱发治疗及植发需求就逐渐扩大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章星琪教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道。
据了解,目前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占据35%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包括大麦微针植发、雍禾植发、碧莲盛、新生植发。
大麦微针植发原名“科发源微针植发”,1997年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医院,目前已在北、上、广、深、美国芝加哥成立33家直营医院,是第一家把微针技术引进国内的医院,品牌定位于“种植孔比传统植发小三分之一”。
雍禾植发成立于1999年,2013年启动全国市场布局,2015年直营连锁机构突破18家,目前其直营连锁机构超过60家。2017年,雍禾植发由中信产业基金控股,2020年和中国平安推出植发行业首款植发险。
碧莲盛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在全国32个城市建立连锁医院,2018年获华盖资本战略控股投资,开启上市之路。新生植发于2001年进军植发行业,目前主打3D植发等技术。
未来市场或朝两方向发展
2017年是植发行业里程碑式的一年。
百度搜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植发相关搜索数量增长了114%。用户植发的时间也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其中2016年植发用户数量小量攀升,2017年植发用户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市场规模也由2016年的40亿元飙升至92亿元。
就在此时,资本也开始进入植发行业,2017年9月,中信产业基金3亿元注资雍禾植发并控股,2018年1月,碧莲盛获得华盖资本5亿元战略控股投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营销也开始扩大,各类APP、网站、地铁站、电视、公交站牌、楼宇等随处可见植发广告。
艾瑞咨询分析,2017年之所以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因为大型连锁植发机构开始增大宣传力度,机构曝光度增加,同时“第一批90后”系列文章引发共鸣,越来越多90后开始正视脱发问题。
植发市场潜在受众量大,但渗透率非常低,以养发行业为例,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养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0.2%,到2017年为1.5%,植发行业更是如此,用户很难进行口碑传播,大多为一次性消费,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主要依赖搜索引擎,因此营销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尾部小散乱医疗机构淘汰整合,以及头部企业围绕脱发进行综合布局,或许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在营销和需求推动下高速发展的同时,植发市场问题逐渐显现,非法治疗机构、非法培训机构、非法执业人员等问题开始冒头。
李兴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市场发展太快,很多机构开始涌入植发行业,监管也要推进,部分无牌照经营的机构很难监管,对于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是加快行业标准的建立;一方面是对患者进行科普和教育,使其有正确的治疗理念,倒逼行业从业者合规;还有一方面是机构也要回归医疗本质。
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植发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仅有18家,到2019年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142家,同比增长33.96%。截至2020年11月30日,广东省以137家植发相关企业位居全国首位,贵州、云南分别以88家、64家排名第二、三名。
参考医美行业整体发展,从2010年市场爆发,到鱼龙混杂,再到现在监管逐渐到位,植发行业随着准入门槛提升、行业标准建立以及消费者鉴别能力逐渐增强,或许也将迎来小、散、乱医疗机构的淘汰和整合阶段。
对于头部企业,逐渐回归以患者为核心、从单一植发转向综合治疗,或许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李兴东表示,行业要回归医疗本质,让治疗环节不断去市场化。脱发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植发手术可以快速解决患者脱发问题,但是并不适用全部情况,药物治疗、激光、注射类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程度的脱发也都有明显效果,从长远来看,综合治疗策略是治脱、防脱的首要选择。
“我的梦想是能有一站式解决的机构, ‘一条龙服务’,一楼理发,二楼护发,三楼看毛发疾病,四楼植发,不论什么毛发问题都可以解决,联合门诊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章星琪进一步分析称,其实这种模式对患者来说更方便,对医生来说也能聚集资料数据进行科研。
艾瑞咨询也分析称,对于脱发人群,植发和戴假发是最后的选择,在尝试植发前,脱发人群往往会尝试各种防脱方式,从基础性的养生和自我尝试,到选择护发机构。
目前对脱发的治疗已经形成了整套产业链,对于植发机构来说,针对的人群不能仅局限在“金字塔尖”有植发需求的人群,更要关注选择其他护发方式的人群,形成防脱闭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