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梁先生受掉发困扰而谢顶,为了能把头发长回来,就找到一家植发机构,对方信誓旦旦地承认两万块钱就能让他的头发“起死回生”,结果钱花了,效果却一点没看到,等梁先生找到商家,对方却解释:光头长不出的。

之所以当初在这家店消费,梁先生也是听信了对方的介绍,店里告知只要抹了他们的产品,就算是光头也能长出头发。而且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上,就是店老板的照片,从前是一个光头,使用产品后,则是满头秀发。

在连续使用两个月后,梁先生发现毫无效果,而且产品上面没有任何的产地、材料等信息。于是来到店里要求退货。可对方最后退了10000元,就再也没有回音了,一拖就是两年时间。

梁先生找到媒体,一起来到店里讨要说法。一位工作人员解释,之所以老板的头发能长出来,是因为有细的头发,产品可以让细的头发变粗,但完全没有毛囊的光头,使用是没有效果的。而且他们承诺的是三个月内有变化,但每个人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很明显,工作人员的解释,连自己的不能自圆其说,当初介绍产品时说光头也能长头发,现在又说光头没用,然后又说三个月内有变化。合着她把话都说完了,有没有变化,都和他们无关,那消费者花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目前,梁先生找不到店里的老板,而工作人员又说联系不上老板,现在钱花出去了,没效果不说,还生了一肚子气,这让梁先生非常郁闷。

有网友表示:两万块钱真的是异想天开,几十岁的人了也不用头脑想一想两万块钱能解决你胎中带来的吗?他这种只有去植发十几万才行,真要是有效果,还要医院干嘛。

其实这话说的没错,消费者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但这并不是他的错,错的是这些商家的虚假宣传。随着现在市场竞争的加大,许多商家为了博人眼球,或者是吸引顾客,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产品,但你不能去乱说,这是害人的,也是违法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普通的消费者因为对商品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消费时对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容易产生误解、导致上当受骗,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很明显,商家的宣传和承诺,让梁先生相信了对方的产品,可是在承诺的时间和承诺的效果都没有达到承诺,却拒绝退款的承诺,这不仅是误导消费者,更是一种违约行为。或许经过这次的曝光,以后的客户会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