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军入关时颁发了《剃发令》:“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心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面对自己留了几十年的辫子,抵触情绪油然而生,于是乎举起了反抗的大旗。叫着一个口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在古代,头发对中国人很重要,一直留着长辫子。还成为了一种重刑,是对精神的一种折磨。

在1647年的时候,《剃发令》规定: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它的意思是:头上只许一钱大的头发,比一钱大就都会被处以死刑。把头颅周围的头发全都剃掉,但是在后脑的中心留下的头发像铜钱大小一样,最后再编成细辫子,外观就像老鼠的尾巴。

清朝前期国力还算是鼎盛的,经过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大王朝,大清的根基基本算是稳固,发型已经固定下来,老百姓们也基本适应了这种发型。乾隆时期,清朝人的发型变化基本是不大的,改变的是所留的头发由原来的一钱大小变成了三四钱大小,依旧是鼠尾的形状。

1799年后,清王朝的落寞,百姓留的头发的面积越来越多,后面才出现了电视剧里的阴阳头。国力越强的话,老百姓的头发就越少,而国力越弱的话,老百姓留的面积就越来越大。剃发这种方式很容易削弱汉人反抗的心理,这样就可以提升清政府统治者的地位。

清朝人都会把前颅的头发推光,后脑勺编成辫子,这样就极难打理,就连清朝皇室贵族的成员一个月才会对头发清洗一次。有钱人家在清洗时会在头发上撒上芝麻与蛋清,这样就会起到护发作用。根据资料记录,慈禧太后梳洗头发的时候,采用极好的燕窝来护发,这对普通的小百姓来说想都不敢想,他们只是在河中洗澡的时候顺带洗头,根本不会去考虑护发的问题。《红楼梦》记载,里面的女子洗头都是用鸡蛋、花露油等物,地位比较低的人洗头用的是草木灰、皂角,木槿,溶于水后就可以去除头上的污渍。

清朝时期的小老百姓,几个月不洗头都是很常见,当时来我国游历的一位英国女人在日记当中提到:清朝官员的头发看上去还很干净,并且有专门的人梳理,当时底层百姓的头发味道什么的很恶心,很远都能闻到臭气熏天的味道,令人有种想呕吐的感觉。当时也有一位英国传教士叫安德鲁,他在中国亲眼目睹了一个中国人清洗自己辫子的全过程,洗辫子的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称说自己大约已经一年没洗头了,这次准备好好清理。在他解开辫子的时候,一股酸臭的气味扑面而来,头发里的灰尘跑了出来,还掉在地面上几个小虫子,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他忍不住当场呕吐。后来回忆说,自己每次想起洗辫子的那个场面,就会一天吃不下去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