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经过去几天,秦岭以南的树木已经冒出了新芽。秦岭以北的地区,也能听见欢快的鸟叫声了!

这些和美的声音和画面都诉说着:春,来了!

太阳变得暖和,微风变得温柔,连河里的水,也开始生动的流动起来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应是一家人春游的日子。

今年,全民战疫,居家隔离,就是对生活的敬畏,就是对国家的爱护和支持!

随着抗疫前线的好消息传来,关于新冠病毒的新消息也有更新,就在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新冠病毒新的传播方式:气溶胶传播。

新冠病毒被确认了一个新的传播途径,也就是除了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还有一个气溶胶传播。

惊!

1/ 什么是气溶胶?

简单来说,气溶胶就是一些悬浮在空气中的超小颗粒,而,这些颗粒还可能引发疾病。

本来,空气传播就是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微小颗粒物,所以,我们出门一定要带好口罩,特别是在危险场所,更要佩戴合格的口罩。

随着检测技术进一步发展,发现在说话、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还可以检测到亚微米、超微米的更小颗粒物。

随着对空气传播的认识强化,进一步提出了气溶胶的广义概念,即:悬浮在气体中(例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而且这些颗粒的直径在0.001-100微米之间。

2/ 气溶胶传播会造成新的大面积感染吗?

气溶胶传播虽然听起来挺吓人,但是也不必过于恐慌。

气溶胶虽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而且现在我们都有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一般气溶胶颗粒也不是那么小,通常情况下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居多,而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阻挡。

特别小的气溶胶重量都很小,一般都漂浮于高空,或者来自于地面的就靠近地面,在人体周围也会随风飘走,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气溶胶也带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环,因此,气溶胶携带的病毒存活也不会很高。

如果不是医务人员,在生活中,气溶胶只能达到极高的数量级,部分病毒才可能由人体的粘膜进入。

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3/ 哪些情况下病毒更容易在气溶胶存活?

如果环境封闭,通风差,气溶胶停留存活的时间就会持续很久。

比如,病毒患者乘坐过的电梯,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由于电梯里空气流动性较差,健康的人进去后,传染风险就会增加。因此,乘坐电梯的时候,一定要佩戴口罩,哪怕只有自己,也要佩戴口罩。

除了电梯,还有使用中央空调的办公室,也容易让病毒被循环抽入进办公室。循环密闭的下水道系统,也有此风险。

因此在疫情期间,除了商场、机场、影院等密闭场所本身要做好防护措施外,建议没有特别必要的情况,尽量减少或着少去这些场所。居家环境要做好防臭地漏,防止气味返回,也可以阻止气溶胶循环进去室内。

4/ 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根据疫情控制官方平台发布的消息,预防气溶胶感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减少人员密集的活动:隔离来自疫区的聚会和拜访。办公室尽量不开会或者少开会,在办公室、电梯间也要佩戴口罩。

②密闭空间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③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等重点部位要用75%的酒精或者含有氯的消毒液消毒。

④勤洗手讲卫生:饭前、便后,都要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用纸巾或着手肘遮掩口鼻。

⑤避免空气和直接接触传播者:家庭成员之间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的身体分泌物,不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⑥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主动配合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

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特殊时期,保护自己,就是关爱家人,坚持不聚会,不访友,出门戴口罩,密切做到个人卫生,家里常通风、多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