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雍禾老张回甘肃农村老家,嗯,是山区的农村老家。

几个客人在我家院里闲聊,突然有人说起种头发,另两个人也是跟着说。一个人先是惊叹,现在的科技真发达,连头发都能种,太了不起。另一个接着说,你脱发了种头发可以种别人的,也可以种自己的,当然种自己的头发好些。还有一个说,种头发在头上,是不是要把头皮铲了,这样才能种,可是铲头皮太可怕了……

并不是我提示了种头发才引出植发话题,而是身边有一个脱发人,头顶稀疏的看到头皮,一个客人看着他的脱发突然脱口而出“种头发”。不过,他们说起植发时用了“太可怕”。

甘肃是偏僻省份吧,而我们县又是偏僻县,我们村到县城先下山十几里路,再走十里平地,更是一个偏僻山村,现在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偏僻山村,竟然有人知道植发!

他们是怎么知道植发的,我没详细问,我的猜测是看手机新闻知道的,或是看电视知道的,或是听别人说的。嗯,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连农民都知道植发了。当然,他们对植发的了解还处于混沌状态,比方说“种头发可以种别人的”,其实是不行的,只能种自己的;再比方说“铲头皮”更是危言耸听,植发不需要铲头皮的,只是表皮浅层手术,非常安全,没什么可怕的。植发知识虽是一点皮毛,有些还是错误的,但总比干脆不知道好吧。

农村也有脱发人,只不过是比城市少些,农村人也是爱形象的,以前都是找偏方找药物,现在虽然没有选择植发,但是多少知道一点儿植发。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从朦胧状中一点点沉淀,一点点清晰的,可以大胆假设,十年以后会有大量的农民成为植发患者。

五年前吧,雍禾老张春节回老家,在县城也是听到一个治脱发的故事。一个中学老师脱发严重,然后他就找了一家养发店,花了2000元,最后一看,仅仅多出来1根头发,嗯,1根头发2000元。当时,即使是县城的中学老师,都是前所未闻植发。现在连山区的农民都听说了植发,你说这五年变化大不大?

“植发”话题能流入偏僻农村,除了媒介的载体外,还有什么载体?那就是植发技术的成熟,以及看的见的植发效果,说来有赖于城市人的“以身试发”,正是媒介捕捉到生活在城里的人一个又一个好的植发效果,这才让偏僻农村人知道植发。未来植发市场向农村普及,离不开城市人的榜样作用,有了城里人的踩点,农村人接触植发也就不易有太多隔膜。

任何信息都是一点点渗透的,植发渗透农村也是这样,先是了解一些皮毛知识,哪怕是一知半解也行,然后一点点地校正,再是准确了解植发,接着有探访植发医院的冲动,最后是果断选择植发。照这节奏,雍禾老张判断两点:一是10年后农村发友成为全国发友群中新的增长点,二是10年后植发医院的网点要向地市级扩展,以便于农村发友植发。

这就好比是,站在90年代中期预估新世纪前几年农村推广坐机电话一样。

其实,现在农村人也是植发的,主要是在城市的农村人,特别是在城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但是,完全的农村人植发的不是没有,而是极少极少。说来现在农村还有不少植发盲区,有些农民脱发严重亟待改变形象,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但就是不知道植发,这样吧,知道植发的你把植发的信息传给他们,这样就给他们一个撬动形象改变的支点。

现在植发是城市人的,未来植发是城市人的,也是农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