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务工的李阿姨,头发连带头皮以及半个耳朵被搅入机器中,大面积撕脱。在当地求医无门,转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后,整形美容烧伤科历时10小时,成功回植头皮,且头皮已全部成活。南都记者今日从医院了解到,李阿姨已康复出院,复查情况良好。

工厂做工操作不当差点丢命

李阿姨今年50多岁,前段时间和老伴从老家到东莞投奔儿子。看着儿子日夜奔劳,满是心疼,看到小广告招工,想着为儿子补贴家用,来到小零件包装厂打工。但谁知,这一去竟是噩梦的开始。

7月25日,李阿姨上班第四天。来到工厂后,李阿姨坐在机床前,打开高速钻机开始工作。15分钟之后,锡箔纸掉落,她俯身去捡,突然有个力量扯着她的头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一阵剧痛撕心裂肺的袭来。一声惨叫,震响整个车间。工友们纷纷开始大叫,想来拉她,但不知道如何施救。李阿姨血肉模糊的头,已经将他们吓懵了。

李阿姨介绍,在半晕半醒之间,听到救护车的声音,还有人喊了一声,拿着她的头皮。听到这句话,本已虚弱的她,被自己吓晕过去。

李阿姨辗转2家医院,均被告知无能为力,最终李阿姨从东莞,来到深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的医生已经准备就绪,开通抢救及手术“绿色通道”。

显微镜下“针线活”,头皮缝合成功

“李阿姨当时头皮大面积撕脱,范围从前额至后颈部,右耳几乎整个耳朵撕脱,部分颅骨外露,不光他的工友、家人吓坏了。有些年轻的护士看了,也心有余悸。但医生面临的挑战是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撕脱的微小动静脉在显微镜下吻合缝合,而吻合后的血管成活和静脉回流通畅是该手术的成败关键。”整形美容烧伤科主任朱雄翔介绍。

当晚9时30分,手术开始,医生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头皮清理,另一组则负责清理创面、止血。他们需要将杂乱的头发修剪整齐,更要保证头皮内侧的毛发尽量清理干净,否则影响接下来的缝合不说,更可能成为术后感染的元凶,去除失活、重度污染的部分后将头皮放在生理盐水中反复浸泡、清洗以备用。

两组准备就绪,开始缝合工作,但重重困难摆在他们面前:缝合需要一一对应,像钥匙与门锁一样,医生们需要解剖寻找头皮上需要的血管进行显微吻合,可头皮血管本就纤细,直径仅1-2毫米,而且撕脱之后很多血管已经断成很多截,同时,由于撕脱时间较长,头皮上大多数血管发生挛缩,头颅还在不断出血,这让操作变得更加艰难。朱雄翔教授立刻决定,寻找临近条件较好的血管,进行供受区动静脉吻合术。

“整个手术是在放大10倍显微镜下进行,用比头发丝还细很多的缝线,高质量静脉桥接吻合双侧颞浅动静脉,为撕脱头皮提供两套血供,双重保障头皮的完美成活。同时,面部伤口采用精细的美容缝合法,使脸部伤口瘢痕尽可能降至最低。”朱雄翔教授介绍,医生护士们奋战历时10个小时,终于把李阿姨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手术成功。虽然手术顺利,但之后的康复之路对于她来说更是挑战重重。

康复一个多月 复查情况良好

朱雄翔介绍,李阿姨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大挑战:睡觉问题,由于是头部受伤,躺着睡觉就变成了奢望,整整一周,李阿姨都只能用背支撑的休息,或者坐起来,扶着桌子小憩一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康复专家易南教授为李阿姨做了一个头部解压固定带,可避免头部受到二次伤害。

第二大挑战:心理恐慌,随着时间的推移,睡觉问题渐渐好转,李阿姨晚上可以一口气睡两个多小时,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的恐慌问题,任何人遭此不幸,心理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李阿姨经常睡着睡着就被惊醒,精神也越来越差。虽然她没有说,但细心的护士发觉了她的“异常”,便经常陪她聊天,讲一些重病康复的故事鼓励她,让她对生活重燃希望。慢慢的随着身体的恢复,心理的创伤也在愈合。

第三大挑战,再植头皮成活率问题,虽然手术很成功,再植头皮最终是否成活还是疑问。3天之后,医生小心翼翼的拆开纱布检查植皮区域,最终确认头皮存活面积高达85%以上,也就意味着头发长出来以后,李阿姨的头发就和普通人无异了。

“目前据全国报道,头皮再植的成功率不到10%,全广东省还未见有全头皮撕脱伤再植成功的案例。而李阿姨的撕脱伤不仅得到了成功救治,且其头皮再植成活面积竟高达85%,像这种病例我们已成功抢救3例,撕脱伤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治且其头皮再植成活面积都达到80%以上。对这几例全头皮撕脱伤进行的成功再植,填补了广东省的空白。头皮撕脱伤多发生于女性,出血凶险,救治困难,特别是头皮再植,因头皮血管被撕脱损伤,血管纤细,虽然头皮一周有众多血管,但撕脱头皮能用于吻合的血管很少,要求医生具有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朱雄翔教授提醒,头皮撕脱伤多发于机械操作中,女性长发者居多,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一旦发生意外,必须抓紧时间及时送治。

目前李阿姨已经出院,复查情况良好,医院对李阿姨还将定期随访,如有需要再来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