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了,有发友给我微信发过来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语音

“刚跟舅舅拜过年,无意间说起来正月剃头死舅舅,一时口快就说过几天去试试,差点被舅舅拎着耳朵打一顿……”

过年都过得这么得意忘形了吗?那舅舅是不是正好趁机把今年压岁钱扣下了呢……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理发死舅舅”,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句民俗顺口溜,有人不当回事一笑了之,但也有人把它当做一种禁忌,严格遵守。

可是究竟为什么正月剃头死舅舅?舅舅和自己的头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偏偏死舅舅而不是别人?

1/“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

据历史民俗考证,正月不宜剃头的说法可能最早源于清代。

因为在清代之前,汉人除了和尚一般并不剃头,而是把头发盘起来。

清军入关后,为了宣誓自己的主权,也为了推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将满人独有的“金钱鼠尾”发型推行至全国,金钱鼠尾的意思就是脑袋上只留一撮头发,扎起来刚好能从铜钱的四方孔里穿过去。

随着这条政令的推行,汉人对剃头的忌讳也是越来越少,理发这一活动逐渐融入了日常生活。

2/“正月剃头死舅舅”有什么科学根据吗?

“正月剃头死舅舅”没有任何科学根据。这句话极有可能是讹传或谣传。

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几千年的汉人,哪能受得了这委屈。为了保卫头发,汉人士兵和百姓都武装起来,反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暴政,结果遭到了清军的血腥镇压与屠杀,留下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耸人暴行。

但是,面对白山黑水里兵强马壮的满人来说,汉人的抵御无异于螳臂当车,于是面对强权,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在正月相约都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称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刨根问底,剃头实际上和舅舅完全一点关系都没有。

3/还有一些别的的说法也可以参考

在传统观念里,头发源自精血,正月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剃发有违天时,所以不宜。

只有老年人才知道,旧时剃头匠多是走村串寨,正月时也需回家过年,但又担心被别人抢了生意,就口口相传出“正月剃头死舅舅”说法。这样一来,老百姓正月都不剃头,剃头匠们也可以安心回家过年,“龙抬头”后再一起开张。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传说里,这个说法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同样的,他们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

在古代,普通人一生的活动范围都不会很广,“正月剃头死舅舅”这样一句毫无逻辑并乏实例佐证的谣传,很有可能就是源自四处奔波的民间手艺人与流动商贩的口头相传。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封闭的时代,谣言会有多么旺盛且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于现在仍然还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类似的民间传统有很多,它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大家从来不问为什么,就这么一直默默地遵循着。

可当你动了心思去刨根问底,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起源可能是个错误,或者是个误会。但是你很难纠正它,毕竟谣言止于智者,而智者在人数上绝对是少的那一方。

每个民俗中总有一些独特的背景故事,了解清楚后,生活里也能少一些尴尬的误会,春节已经过去,愿没有头发问题的发友继续保持,头发不是很好的发友也能在新的一年里大有改善,福气多多赚钱多多,整年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