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和皮脂分泌有关的皮肤炎症,好发于人体皮脂腺分泌旺盛之处,例如头皮、额头、眉毛、眼皮、鼻两侧、耳前后、颜面人中、前胸、后背、腋下等。当皮脂分泌过多就成「油性脂溢」,如果过少便成「干性脂溢」,两者都属于皮脂失衡现象,会进一步造成皮肤发炎、红肿、起疹的病症。

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原因 症状 并发症 好发族群 预防

一般来说与遗传和体质有关,大致可分为婴儿型与成人型。婴儿型多发生在出生后数个月内,多数在周岁前会自己痊愈。而成年才发病的,通常与压力大、作息不正常、免疫力下降、季节转换有关。且成年后才患病的人再发率很高,容易演变成慢性病,只能长期治疗并搭配生活型态的调整,很难根治。

疾病原因

脂溢性皮肤炎目前确实的病因未明,大多认为与遗传和体质密切相关。发病基础为人体皮脂状况异常所产生的炎症。平时人体的表面存在着某些特定的霉菌和细菌,如皮屑芽孢菌(霉菌)、痤疮杆菌(细菌),它们多位于皮脂腺分布的部位,如果有某些原因造成皮脂分泌过剩,代谢不掉,霉菌和细菌就会在此大量繁殖,进而引发炎症。脂溢性皮肤炎多半与皮屑芽孢菌有关。

造成皮脂分泌过剩的原因除了先天体质之外,年龄也可能是一个因素。新生儿由于刚从母体而来,受到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的影响,皮脂腺活动容易过旺,油性脂溢的状况很常见,以后随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雄激素逐渐消失,皮脂分泌可望恢复正常。到了青春期前后由于荷尔蒙的变化,皮脂腺活动又会开始活跃,至于成人期间,可能因为外在因素诸如经常熬夜的生活作息、油腻和刺激的饮食习惯、工作压力、情绪……等影响下而使油性脂溢严重,老年则趋于和缓。而在一些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尤其秋冬季节,皮脂分泌如果过于稀少,由季节痒、搔抓所引起的皮肤发炎,也可能诱使表皮增生霉菌和细菌,产生脂溢性皮肤炎。

其他如爱滋病等免疫功能不佳者,也可能对皮肤表面的霉菌较无抵抗力,进而引发脂溢性皮肤炎。

症状

皮肤出油.皮肤干燥.发痒.发红.发炎.脱屑.干屑.红斑.出疹.黄色皮鳞屑.黄褐色结痂.搔痒.破皮糜烂.掉发.头皮油垢

并发症

秃发

酒糟红脸症

头皮屑

青春痘

毛囊炎

异位性皮肤炎

好发族群

周岁以下的新生儿,由于刚出生的皮脂腺活动分泌较为旺盛,因此发病率也高。

30~60岁的中年人,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

双亲其中患有脂溢性皮肤炎,遗传至下一代的体质将有较高的发病率。

内外因素导致内分泌失调者,例如长期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工作压力过大、或女性经期症候群等。

肌肤代谢紊乱者,易使表皮原本共存的皮屑芽孢菌(霉菌)等大量滋生,进而引起发炎。

皮肤受外部化学刺激,如使用刺激性的染烫剂、造型、清洁、护肤用品的人。

饮食习惯不佳者,如爱吃高热量、高油脂或刺激性的食物,及缺乏维生素B2或B6的人。

过度使用热水洗脸,蒸脸,三温暖等。

免疫功能不佳者,皮肤抵抗力较差的族群,如洗肾及爱滋病患等。

其他如老年人或中风、维生素B2或B6缺乏、帕金森氏症、心血管疾病等。

预防

饮食清淡,避免多脂多糖或刺激性的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

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睡眠充足,排便通畅。

减少工作压力及焦虑或兴奋等不稳定的情绪。

脸部保养宜使用不含酒精性的保养品、化妆水,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去油、去角质的产品也不要过度使用,以免伤害肌肤原本的水油均衡机能,有碍代谢。

留意头皮护理,洗头多用温水,以指腹轻轻按摩头皮,避免大力抓扯造成头皮受伤或发炎,也要避免用过热的风吹头发。如头皮屑多的时候,可使用含抗霉菌药剂、或含焦油(tar)、硫化硒(selenium)、水杨酸(Salicylic acid)等的洗发精来润洗头皮,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