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后存活率不足50%,跟签订协议的95%的存活率明显不符,算植发失败吗?

前段时间,有一个在上海挺有名的医院做过植发的患者找我,问我二次种植的事,当我问她初次是谁做的,她的回复是:xxx(某机构宣传的主任医师),我一下子不淡定了,我还是蛮好奇的,毕竟这也是大师名刀之手居然存活率如此低。

放下图给大家看看:

术后一年的照片

下面是她和我的小助理就二次种植沟通失败的原因:

二次补种患者和小助理的对话

术后这个患者一直去复诊,问存活率方面的问题,但医生都以还未到一年,头发还未生长等理由打发。

首先她的植发手术算是失败的范畴,存活率不足50%,跟签订协议的95%的存活率明显不符。

名刀之所以是名刀,手术安全和基本美学还是有保障的,植发失败一般是指做出来的植发不自然外观(女性发际线尤为)、毛发生长方向凌乱,缺乏自然弧度和角度甚至整体雄秃渐进性导致的脱发。

植发做得好不好看三点,一个是自然度,一个是成活率,最后一个是密度。

上面二次种植的患者,很明显被名医处理的非常失败,肉眼可见的成活率,自然度,密度都不满足,毛发不自然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毛发的分布形态,毛发方向,毛发性质和毛发周围表皮的不正常,同时对于脱发稀疏问题还要未来脱发程度区域。

很遗憾的是,这个同行似乎都未考虑到。

又一个咨询二次修复的

脱发植发这行确实不少是利用信息差坑害人,比如稀奇古怪的技术包装词漫天要价,只要你想要,信不信有些医院能给你把植发技术名字编出一本书出来?

当然也见过不少奇葩的患者需求,比如说上了手术台给你说希望头发植得越密越好,对于医生来说真的是挺崩溃的。

对于头发密度问题,如果是30岁以下的患者,希望头发植的越密越好,如果是有足够的供发区,可以提前计划和做好准备。

植发几年以来成为香馍馍,大批医美诊所都跟雨后春笋般,专业的植发机构其实年限也不长大家都半斤八两,一家新开没多久为了打造高口碑,为了开拓客源,为了盈利就要靠去各大平台引流新的客户。

所以不管不少医院都开始学习莆田系医院那一套,不过不是在某度娘上,而是去各大变美APP上,让市场和上午谈判,购买什么服务,提供什么好处,努力刷排名。

为什么要刷排名,就跟某宝一样,一旦排名排不到前10,新顾客的流量就会猛降,医院每月的存活是打击是不小的存在,那么为了排上排名你在各大平台咨询植发问题,会看到不少低价到让你心动的低价,就像我们说的四舍五入简直不要钱啊,是不是免费啊,不可能免费的,那是医院都通用的引流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你到院。

居然还有666的,要知道植发开台费都要8000

你说你自己不为所动就行,以前面诊过一个患者天生内向不善给人交谈,直接被低价吸引到院就被咨询师高超的销售技巧,让他三下五除二懵逼把钱交了,在植发行业有个大家都知道的小内幕,其实也通用,就是小医院会在交钱见到医生,大医院手术看医生。

但是这有个问题:

你到底是看中这家医院什么?

医生的功课做了吗?

医生技术发挥是否稳定,擅长什么类似的手术?

如果是二三十手术经验的是从什么时候从外科转入植发科?医生的风格是如何的?以往的审美效果是不是匹不匹配你的脸。

现在做植发,公立医院,连锁机构,整形医院只要正规其实都可,但正规是有标准的,

这家医院设备过关吗?

专业配套硬件设备真的合格吗?

我自己看过开张不久的植发科,资质也有但基本无菌环境就靠消消毒就够了,也是醉了,植发手术的感染除了各大医护人员的技术,跟材料也有关系,你们做植发手术前有考虑过吗?

作为一个医生,我最害怕就是双方沟通出现障碍,很多患者是没有做任何功课就去面诊。

其实你只要在跟医生交流将自己要求简单跟医生说了就OK,医生毕竟做了那么多手术都懂的,但是我见了太多人,甚至二次补种的,要求不说清效果不满意,好多人见到医生就跟第一次见男神一样,说两句就紧张深入就不知所云,他迷迷糊糊说完我这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是医生不负责,稍微有名气的忙得连吃饭都几口扒皮的人,是没有多余精力来你内心真实需求的,能面诊医生的都是先给咨询师沟通过的。

对于咨询师这边,以为患者和医生沟通清楚了,加上咨询师真的只是销售只看业绩,专业医学只是很少遇上几个不靠谱的咨询,也不会向医生交代你的要求,基本上医生直接手术就上。

所以,双方沟通很重要,你植发也是个手术,不是简简单单在你头上打几个洞就可以,如果植发到了要看运气的地步,我觉得这是中国植发行业的悲哀。

植发看似发展很久,但却还是一副蛮荒之地,需要后人开阔很多,很多人的植发,就是一次不可控的投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