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后,我歪头瞥见床边角散落的碎发,被自己的脱发速度吓了一跳。”打那时起,令刘雨回味的不再是昨夜的美梦,而是夜里临阵脱逃的“头发兵”。

像刘雨一样饱受脱发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中国已约有2.5亿脱发人群,占比总人口近1/5。

在庞大的消费者支撑下,日益旺盛的增发需求撬动了企业商机,公交站、电梯间等目之所及范围内,护发产品、防脱发、植发广告总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文案直击脱发人群的内心。有医生表示,市面上很多生发产品只是噱头,抓住了脱发人群的焦虑心理,要正确看待脱发这一正常生理现象。

“秃然”的焦虑

夜里12点,钟表上的指针动一下,刘雨的心跟着跳一下。“小七别熬夜了,再熬头都秃光了。”隔着手机屏幕,他冲着网络那头的女友说道。

今年24岁的刘雨是海口一家传媒公司的剪辑师,虽然才入职工作两年,但加班到深夜的日子数都数不过来。“作为一名‘后期狗’,日夜颠倒是常事,我已经很注意了,偶尔休班与女友聊天我都会适可而止,早早休息。”

“实在是不想‘一秃再秃’,尤其是每当我剪辑视频时,看到画面里的男男女女浓密的秀发,感到十分羡慕,也想变成他们那样。”但现实总是相反,本身性格有些内向的刘雨,看着日益退后的发际线,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在同龄人中我的发际线已经输了,这让我感到有些自卑。”

与刘雨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导致脱发不同,王丽觉得她的作息很规律,无任何不嗜好。但她翻了翻自己大学时的照片,却发现和那时的自己相比,发量有了明显的减少。11月4日晚,王丽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向微信好友讨教起生发小技巧。

“就是头发肉眼可见的稀疏才最致命。”因为家里人遗传,王丽的头发很长却很稀,这一度让她很头疼。“像我这种遗传性脱发,是最难受的,我现在出门都要戴帽子,在家里看着自己稀疏的头发恨不得钻进地里。”

“秃然”的脑壳疼?医生:要正确看待这一正常生理现象

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中国已约有2.5亿脱发人群,占比总人口近1/5。庞大的脱发群体中还不乏有90后的年轻人。许多“秃人”还把脱发搬上台面,戏谑调侃称“将头发秃成大大人模样”。但从医学角度来讲,一个普通人每天正常掉发在70至100根。

“也就是说正常人都会掉头发,但正常人的脱发与生长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海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薇介绍说,只有当动态平衡被打乱时,才会出现大家肉眼看见的头发稀疏。季节性脱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像刘雨这种脱发只要不属于雄激素性脱发,在改善熬夜、压力等短期因素后,脱发情况可能会好转。

“秃然”崛起的脱发经济

“脱发不仅仅对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还很影响我的整体形象。”刘闯说,“现在不光是考虑要调整工作时间,还想通过市面上一些护发、生发产品来帮助头发变得浓密。”

11月4日,记者走访海口市内部分商超、养护发店、美容机构等发现,“脱发经济”发展旺盛,不仅限于超市内的护发、养发产品,一些养护发店,已经形成较为专业的养护发一条龙服务,通过“发膏”搭配仪器,为消费者圆梦秀发。此外记者了解到,有医美机构推出植发“业务”颇受消费者青睐。

在大润发(国兴店)洗护专区,记者看到货架上的护发产品五花八门。有专业防脱发、护发的洗发膏、也有针对烫染人群的修护发膜,价格在10元到80不等。

正在选购护发用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只是入门级别,有几家养护发店,里面的服务更有效果。”

根据李先生的提示,记者来到蓝天路的一家养护发一体店。初到店内,记者看到有位女士正在护理头发,店内除摆放了几台仪器外,与普通美发店没有明显不同。“我们店是不理发的,只是养发护发。”店员热情的向记者推荐起养护套餐,记者从店员拿出的套餐表发现,上面套餐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几个,每个套餐根据的是不同的脱发情况,单次的价格在100元左右。至于效果如何,店内正在体验的一名消费者表示仪器很好用,效果很理想。“店内仪器是不同的,有专门养发的,也有专门防脱发的。”店员说。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植发“业务”也正在海口推广。

王薇告诉记者:“引起脱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压力;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则是因为患有疾病。必须先找到病因,而不是盲目的使用一些市面上标榜的防脱发产品。很多生发产品只是噱头,抓住了年轻人脱发的焦虑心理,但并不能根除脱发。”对于植发,王薇持保守态度。“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毕竟植发手术费用高昂,动辄上万,且植发后仍然需要口服药物维持,否则新种植的头发仍然像以往一样逐渐脱落。”【责任编辑:赵康丽】【内容审核:林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