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脱发人群呈逐步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关于脱发人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人,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脱发。

由于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升级、新兴消费阶层增加、“颜值经济”兴起等因素,我国植发行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据中美协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两年各植发机构客户咨询量合计约1200万人次,开展植发手术合计50余万台,其中,一次植发的价格平均在3万元以上。据此估算,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超150亿,潜在年市场规模约3600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潜在客户群中,还有高达30-40%的人群(约348.6万人次),由于毛发缺失面积过大,枕部毛发数量不足,无法直接进行传统的FUE植发手术(即在患者后枕部提取毛囊种植在脱发区域)。因此,对于自体毛囊稀少的情况亟待解决。

基于此,成立于2018年的「华科同济干细胞」,尝试在研究人体细胞基础理论和应用上,自研如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干细胞毛发白发转黑、干细胞减肥等医疗临床应用。华科同济创始人周翔告诉36氪,目前,华科同济研发出的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大面积毛发缺失例如烧伤的,病理性头发的、脂溢性头发的植发需求中。

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原理

据周翔介绍,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采取实验室体外培养扩增的方式,“与传统FUE植发手术相比,具有取发量极少、可无限扩增、成活率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同时,也填补了传统植发手术无法适用于5级及以上脱发患者的市场空白。在植发手术中,2级-5级属于轻、中度脱发,6级以上属于重度脱发。目前,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得到验证,并获得国际国内多项专利。

在技术实现流程上,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通过提取自体后枕部少量健康毛囊(大概10-20根),把负责头发生长的毛囊干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分离出来,在专业实验室培育扩增。经过2-4周左右的时间后,可以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促进毛囊新生和修复作用的毛囊干细胞和毛乳头细胞,以此构成毛囊元基,进行再生种植。“简单理解,就相当于把长头发的种子,经过自主研发的种植后,再回种到脱发部位,经过两轮脱落就能长出健康的头发。”周翔说。

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流程

与传统植发技术相比,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技术具备两大优势:其一是能够解决大面积植发这一行业难题。由于毛囊元基来源于头部后枕区,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营养因子的形式,能够激活静息毛囊干细胞,促使毛囊再生。

其二是具备修复受损毛囊、提高细胞活性等好处。毛囊元基自身可以抵抗雄激素影响,也能够提高种植部位原生毛囊抵抗雄激素的能力,同时毛囊元基自身也会形成新的毛囊,使毛发加密。

周翔认为,该技术的研发难点,主要集中在需要根据毛发的生长特性,配置毛囊干细胞的培养基。目前市场上的毛囊干细胞培养技术路径差异较大,且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临床验证。

而在临床前的试验中,华科同济团队对裸鼠进行了种植研究。随后,在志愿者的临床试验结果中显示,在种植毛囊元基后,非病理性脱发再生成功率100%,毛囊检测显示种植部位有大量新生毛发。单次种植后毛发生长覆盖率30-60%,两次种植后毛发生长覆盖率60-80%,基本能够到达原生发的密度。目前,该技术已有50余例临床成功案例。

自体毛囊体外扩增再生种植临床实验

关于后续的技术迭代升级,周翔认为,“毛囊干细胞异体培养2.0技术,是团队目前的主攻方向之一,重点在组织工程和3D建模方向上。其一是在实验室模拟人体头皮环境,培养出健康的毛囊单位,再进行种植;其二是在藏香猪(与人体皮肤组织拥有极高的相似度)表皮上进行毛囊培养,然后人体种植。该技术在成本和市场拓展门槛都较低,目前相关研发已经进入攻关阶段。”

团队方面,项目研发负责人大多来自高校和研究院,依托总医院临床创业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再生医学研究院,在植发方面拥有十年以上的研究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