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植树节,结果一句植发的话火了——请把“今天是植树节”改成拟人句。“今天是地球叔叔的植发节。”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火遍了新浪微博,这原帖转发量2500,还有许多人将它复制发了新帖,这么算下来受众得几千万之多,一天之内,几千万人争相传阅的话就是很火很火的话。

其实,还有一条微博也是很火的——今天是植树节,各位植发了吗?

这是大V王尼玛发的一条微博,转发量1300多,而他本人的粉丝是1300多万,这条微博的受众量也是上千万。

真有意思,植树节一些人不谈植树,而是谈植发,结果火了上面的两句话。

本来说的是植树,结果偷梁换柱成植发,你不注意还发现不了这种“破绽”,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词义的转换并且能成火热的话题,到底说明了什么?现在雍禾老张做一个分析。

第一,这是“自然的火”,而非“营销的火”。两条微博都是与植发无关的人写的,以第三方的身份写的植发微博,火了,这就是“自然的火”,“干干净净的火”,没有功利性,如果是植发医院的人写的火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营销。说来植发医院的人这么写,可能火不起来,因为大家有警惕,是不是要做什么营销或炒作。

第二,两条微博能火起来,恰巧是一种“差错的艺术美”推波助澜。就是故意将“植树”笔误成“植发”,并且这种误差有相似性,而相似中的大不同才给人一种心灵撞击感,这就是文案广告看似简单却是奇妙之处,因而快速形成传播效应。如果没有差错,就植树论植树,或就植发论植发,就没有了语境上的跌宕,也就不会有冲击感和传播力。再一个,何为误差的相似性?一个是字面上“植发”和“植树”相似,一个是植发和植树的原理相似。这一点,雍禾公众号前天专门做了阐述,大家可以回过头再看看。

第三,两条微博能火还有一个民意基础,就是知道植发的人特别多。如果看的人只是知道植树而不知道植发,就发现不了这种“差错的艺术美”,也就没什么反应,也就不会有人转发推介。嗯,这就是一个细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植发,并且知道植发的有效性和独特性,一方面选择植发解决脱发的人年均呈倍数增长,一方面通过媒介宣传有些人虽没植发但知道植发。两条微博能火,最重要的还是知道植发的广泛民意基础。打个比方,如果是十年前,同样的两句话肯定不会火起来,因为多数人不知道植发,没有触感,也就没有反应力。

第四,植发比植树更紧迫。植树节应该谈植树啊,这样切题,可是人们都纷纷转换成植发话题,除了艺术表达上的调皮感和幽默感,还有一个原因,在许多年轻人看来,植发比植树重要。现在“90后脱发”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他们面临形象危机,而植发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植树让他们不由地联想到植发,植树是公共形象,而植发是个人形象,对单个的个体来说,当然是个人形象更重要,更值得考量。植发比植树更重要,这背后是脱发人群广泛性的残酷现实,而解决办法就是植发。

雍禾老张不说植树重要还是植发重要,权且将它们同等对待吧,那就该这样说了:这个3月,你给公共环境植一棵树吧,然后给自己植个发,你种的树和你种的头发一同成长吧。

回到标题,我们提示“无关雍禾”,说来这篇文章没有借热点话题植入雍禾的广告,雍禾老张是这样想的,有时候要为文章而文章,干干净净说理,干干净净说事,不为营销而营销,不为广告而广告。